一网搜 登录| 注册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街镇动态


“四聚”同心 构建幸福小区新格局
时间:2023-04-18 15:58 来源:东盛街道
【字体: 打印
  党建引领“幸福小区”创建,是东盛街道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建设年”、构建“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和“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决策部署要求的发力点。今年以来,东盛街道着眼“四聚”同心,探索实施“1234”幸福工作法(即:一条主线、两个导向、三项机制、四类举措),以“八好”为工作目标(即:支部作用好、居民自治好、包保成效好、物业服务好、精神文明好、环境卫生好、公共安全好、群众评价好),坚持“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服务为先、合力共建”的思路,全面推动“幸福小区”创建生根发芽。

  自“幸福小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街道把基层治理切口聚焦在小区,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小区,把资源力量汇聚到小区。通过做实小区治理“微单元”,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使“幸福小区”创建更有内涵、更有色彩、更有温度。

  建强战斗堡垒,同下共谋幸福“一盘棋”。二道区东盛街道强力推进社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在辖区党性强、素质高、能力好的年轻党员中培育支部委员,努力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融合发展,推进党建基层组织好的更好、差的变好,党支部堡垒作用明显增强,社区为民、便民、安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建立议事机构,结成共想幸福“一家亲”。明确街道党工委统筹、小区党支部主抓、网格小组落实“三级责任制”,街道党工委落实上级统筹责任,负责配优配齐各方资源,为创建提供必要保障;小区党支部中间发力,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网格小组作为与小区居民最贴近的组织,承担小区民意反映人、工作推动人、效果监督人的职责。街道整合社区居委会、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派出所、学校、居民代表等党组织和党员力量,不定期会商解决小区大事、要事、难事,形成了“党群资源共享、社区服务共谋、文化活动共建、实事好事共办”的良好局面。   

  细化治理单元,织成共抓幸福“一张网”。街道细化小区治理单元,提升服务精准度,将小区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持续深耕细作,把党组织延伸到小区,延伸到业委会,延伸到物业服务企业,不断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对全街7个社区、52个小区、460个楼栋、1891个单元数等基本数据进行再核实,确保服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街道领导班子深入小区实地踏查小区情况,固牢“幸福小区”创建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机关干部下沉小区契机,发动党员干部全方位深入小区楼栋和居民群众当中,了解居民需求,动员群众参与,梳理小区创建短板和工作优势,提升创建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紧盯重点目标,凝聚“能量”合力“攻坚”。为确保党建引领“幸福小区”创建活动共建共治共享、见人见物见事、有形有魂有效,以“党建带群建”发挥好社会组织、小区民间组织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构建社区多元服务体系,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治理活动。重点围绕“八好”创建标准,坚持党建引领与小区治理工作融合互促、行政推动与群众参与同向发力、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双管齐下、依法治理与文化浸润齐头并进推动工作职责向小区延伸、管理服务向小区覆盖、资源力量向小区汇集、居民群众参与治理和社会力量协同向小区拓展,推动全街住宅小区建设水平重点突破、整体提升。街道制定东盛方案、凝聚东盛力量,坚持“四聚同心”工作思路,实施“1234”幸福工作法,落实“三步走”确定办实事项目清单。第一步是“做自评、找差距”,根据幸福小区“八好”标准自评,由社区书记、副书记、网格长、居民代表和下沉干部代表等构成自评小组,充分走访调研、研究讨论后,客观了解小区现状;第二步是“找短板、提优势”,通过深入分析制约居民小区进一步提升的原因,谋求有效化解方式,精准提炼居民小区的优势,将优势特色化、品牌化;第三步是“定项目、促提升”,将居民小区自评结果、短板优势分析和“幸福小区”创建办实事项目选定相结合,通过办实事,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东盛街道重点打造了“红映桃花,幸福邻里”“魅力转向机,幸福七彩院”“相约邻里,幸福宿舍”等多个高质量项目,拟申报市级幸福小区3个,区级幸福小区6个。街道以“抓两头带中间”为创建工作原则,按照“一小区一特色”“一小区一方案”工作模式形成创建计划,通过以评促建、以点带面,推动全街小区建设水平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紧盯重点问题,多方“问诊”对症“下药”。通过调研走访、集中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小区实际情况、探求居民多样诉求,向辖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以及企事业单位“问诊”,以“幸福小区”创建为支点,把小区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事项打包成项目,通过项目化形式撬动行业资源、职能部门、包保单位等力量,主动认领群众之难、之盼的民生实事,围绕群众诉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聚焦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根源,做到举一反三,采取有力举措,彻底予以整改,确保反馈问题见底清零。夯基础、提能力、找差距、补短板,统筹推进幸福小区建设。街道定期召开幸福小区创建工作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坚持向最基层小区拓展,着眼“小而精、优实、看得见”原则,落实创建主体职责,整理幸福小区实事项目问题清单52项、居民需求清单52项,做到辖区小区全覆盖,坚持有的放矢,推动小区建设稳提升,辖区内居民生活质量全方面显著提,获得群众的一致认可。

  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幸福担当积极干。“幸福小区”创建活动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落实责任机制,确保党建引领“幸福小区”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各社区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要素支撑确保小区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制度机制健全。

  落实导向机制,瞄准幸福方向大胆干。坚持党建引领,由小区邻里党支部带头,建立包保单位、社区、物业、“三长”、居民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党建共同体,坚持重心下移,将资源共同投入到小区、将服务下沉到小区,坚持改革创新、做强街道夯实社区,构建了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小区新格局。

  落实赛马机制,亮出幸福榜样示范干。明晰奖惩激励,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研究激励约束清单。加大督导力度,实行月调度、季汇报、年末考评,日常专项督导的工作体系,建立工作闭环体系。对创建成功的社区予以一定政治奖励、资金支持;对表现突出社区优先予以“优秀社区”荣誉;对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进行表彰;对物业企业评先进、选优秀,切实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建的热情和动力。依据各社区“幸福小区”建设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排名,并将排名结果公示。对“幸福小区”创建工作不重视、不落实或落实不力,没有配备人员、设施,消极对待创建工作或互相推诿,导致辖内或职能范围内的幸福小区创设落实不当的社区予以督促提醒及约谈。坚持“优中创优”,召开经验交流会,发挥“头雁作用”,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示范小区,引领带动全街“幸福小区”创建工作。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针对小区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将居民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工程建设,制定项目建设方案,打造公厕修建、老年活动场地、多功能运动场等群众急盼的民生项目,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安全满、获得感。

  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查缺补漏,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满足群众在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关切的需求。针对养老问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采取“医养结合”的方式解决辖区养老问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政务服务下沉到小区,实现“一站式服务”“一证通办”“一网通办”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成事”,累计帮助群众办理事项近百个。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不断满足群众娱乐、教育等多元化服务需求,引导社区组织开通微信群“幸福微心愿”专栏,确立定向服务:拓展轮椅租借、借阅图书等服务;定期结对帮扶服务,对特殊群体提供定制服务,如残疾人的康复医疗、老年人的关爱行动等;同时不定期开展卫生环境互比互查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补齐文化氛围短板。为满足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街道各社区将“文化+”充分融入小区建设,设置多样主题文化模块,增强群众自主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组建合唱队、舞蹈队等11支文体队伍,开展“传递幸福情”读书文化日、“我心向党”等多样文娱活动,以其为纽带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坚持依法治理与文化浸润齐头并进,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幸福小区”创建工作氛围。

  补齐基层自治短板。推进基层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注重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通过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小区志愿服务队、优化“三长”工作队伍等方式提升基层自治质量、效果。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进行广泛协商,共商共议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更好地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