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要闻动态


用“金点子”释放基层治理的创新力
时间:2024-01-15 16:38 来源:长春日报
【字体: 打印

  邀请辖区内各界人士成为“社区合伙人”,群策群力、共建共治共享;打造“警地融合”新范本,因“地”置“警”服务于民;依托“1+7+N”就业服务模式,使居民群众有业可成、有梦可期……当前,随着“金点子”不断涌现、好创意持续加码,长春强力释放出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模式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治理的成效。打造更加贴近群众的创新治理模式,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目标,以精细化、暖心化的服务“直抵人心”,才能畅通民意诉求“直通车”,真正增进民生福祉,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绘就温暖的民生底色。
  如何避免基层治理出现“形式创新”“无效创新”和“剃头挑子一头热”?
  要坚持党建引领这条主线不动摇。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正是其中的“穿针引线”人。“线”穿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声音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与红利。因此,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就要将基层治理工作嵌合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强化党组织在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和整合功能,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在各个领域能够发挥作用的党员团结起来,使新时代基层治理产生强大合力,用“小支部”撬动“大治理”。二道区荣光街道招募“社区合伙人”,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结下的喜人硕果。集众智、汇众力,小小街道陆续开展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居家养老、场地共享、矛盾调处、环境改善、医疗保健、文体活动、家政服务及助残扶困十大服务项目,真正诠释了何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要持续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干部力量向基层充实、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突出主动服务、精准服务,特别是要紧密团结辖区内可以联合的力量,实现基层治理“人在格中走、力在格中聚、档在格中建、事在格中办、纠纷不出格、服务不缺位”,才能使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去年以来创新开展的“警地融合”工作,就是变“坐等办事”为“主动服务”的范例。依托原有社区警务室的功能,社区将各级警务单位、部门、力量集聚在基层治理、社区建设、便民服务、功能保障等方方面面,通过开展务实工作,为居民群众打造了“家门口”的便民点,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由此可见,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基础,社区正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落脚点,也是直面群众需求、化解群众难题的“第一线”。唯有将这张民生“答卷”答好、答得精彩,才能以“基层之治”夯实“城市之基”。
  要缩短基层治理“半径”,用真心诚意打通“肠梗阻”,把基层工作真正做到百姓心坎上。居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阅卷人”,要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就要建构起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人社、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整合优化。二道区吉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做法可资借鉴。该服务中心专门设置窗口,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开通社保卡金融功能;增加业务受理窗口、设置现场引导及解答人员、增设助老便民设施及物品,助力80~89周岁年龄段老年群体申报生活津贴;二道区东站街道则创新实行了“1+7+N”就业服务模式,依托人才市场、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站、就业驿站、零工超市、人才港湾等多个就业服务平台,“15分钟就业创业服务圈”成了创新基层治理最鲜活的样本。
  总而言之,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说到底还是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抓落实。唯有这般,才能由点带面、由表及里,在实践中检验创新成果,在人民群众的真心回应中评判实际成效,充分释放基层治理的创新力。 (长春日报2024年1月15日)
  
  编辑:吴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