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要闻动态


百姓“家门口”添了三甲中医院
时间:2025-07-07 15:29 来源:长春日报
【字体: 打印

  (长春日报记者 徐微)7月6日一早,长春市二道区河东路4999号热闹非凡。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道分院的南大门刚打开,家住附近的张大爷就摸着病历本往里走:“听说今天开诊,特意早点来看看!”这一天,二道区百姓“家门口”添了所三甲中医院,一场热热闹闹的中医药文化集市也同步开锣,连办6天。

  “老熟人”家门口坐诊

  “郭院长,您也来二道分院坐诊啦!”在中医药文化集市义诊区,65岁的王阿姨一眼认出了国家青年岐黄学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郭家娟。原来王阿姨患心脏病多年,之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坐个把小时的公交车去总院找郭家娟调方子,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她高兴得不得了。

  义诊台前,郭家娟正给患者号脉,加密手机上同步显示着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分院和总院已实现资源互通,检查结果互认,患者将来不用再来回跑了。”郭家娟说,从现在开始,这里每天都有一批中医专家前来坐诊,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康复科等20多个临床科室,坐诊专家包括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及青年骨干医师,形成“老带新、强联动”的专家团队,让周边居民“足不出区”即可享受三甲医院同质化中医药服务。

  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道分院康复科治疗室,32岁的快递员赵师傅正在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犯了,去总院挂不上号,还要排队,这里开诊第一天就约上号了,针灸完舒服多了。”他指着墙上的价目表说“和总院价格一样,医保能报销,太方便了。”

  “老手艺”里的新学问

  “小朋友,闻一闻,这是艾草,驱蚊特别灵。”中医药文化集市的互动区里,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药师们正教一些孩子做香囊。8岁的萌萌小心翼翼地把艾草、薄荷装进布袋子,系上红绳,向妈妈炫耀:“这是我做的防蚊包!”

  药食同源区前,药师们正给市民测体质。“您舌体胖大、有齿痕,是痰湿体质,得多喝陈皮茯苓茶。”药师们边普及相关养生知识边递过一杯样品,“这9种体质茶饮配方,都是咱中医的智慧,平时泡水喝就行。”

  “原来大山楂丸是这么做的!”在中医药文化集市手工工坊,退休教师陈阿姨揉着面团般的药坯,旁边的药师手把手教:“得揉到软硬适中,才能搓条切块。”陈阿姨捧着自己做的山楂丸笑着说:“回家给孙子当零食,比吃糖健康。”

  居民心里的“健康账”

  “以前看中医得跨半个城,现在出小区步行10分钟就到。” 

  家住二道区英俊镇的周先生给父母办了就诊卡,“他俩患有高血压,以后复诊、拿药再不用我请假陪着跑了。”

  在中医药文化集市上,参与义诊的专家总是被附近居民围住问这问那。“以后每周都有专家义诊吗?”“儿童推拿能预约吗?”专家们一一作答:“我们不仅要看好病,更要教大家少生病。”

  快到中午了,中医药文化集市仍热闹非凡。不少居民拎着刚配的中药,手里还攥着张体质分析表,笑着往家走:“这医院开得好,以后看病方便,养生也有地方学,我们这个区域的百姓有福了!”

  “我们希望打破‘中医药=喝中药’的刻板印象,让百姓在体验中理解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真正实现‘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郭家娟表示,此次中医药文化集市不仅是医院服务月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的“桥梁”。接下来,医院会持续举办这类活动,真正把中医药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长春日报2025年7月7日)


  初审:吴泽宇         复审:单国宁        终审: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