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腰十小学校的红砖教学楼里,剪刀与红纸摩挲的沙沙声,总在不经意间流淌。这所始建于1948年的老校,历经七十余载岁月沉淀,正以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的独特方式焕发新生——将传承千年的剪纸艺术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既践行着非遗保护的责任,更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绽放出别样光彩。2013年,该校被教育部授予“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而剪纸,早已成为这所学校最亮眼的名片,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鲜活注脚。
一纸一剪 从美术课堂到文化传承
踏入腰十小学校园,仿佛闯进剪纸艺术的奇妙天地。走廊两侧,四大名著人物跃然红纸,56个民族风貌栩栩如生,唐诗意境灵动再现,主题剪纸作品铺展成流动的艺术长卷;教室里,孩子们正屏息凝神地创作,指尖翻飞间,双喜字的喜庆、窗花的精巧、团花的繁复渐次显现。
这份浸润校园的剪纸氛围,始于30年前一位老教师的暖心创想。
“1992年我刚到学校,发现孩子们上美术课总因材料不齐犯难,心里就琢磨着,得找个让所有孩子都能轻松参与的方式。”80岁的退休教师曹继红笑着回忆。出身剪纸世家的她,自幼听着剪刀裁纸声长大,对这门手艺有着骨子里的亲近。面对教学难题,她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剪纸不正是最好的选择?”当看到孩子们举着自己剪出的作品欢呼雀跃时,曹继红知道,自己找对了路。
1993年起,剪纸正式走进腰十小学的美术课堂。曹继红亲手编写12册剪纸校本教材,牵头成立剪纸社团,让这门技艺在校园扎下根来。现任美术教师张立杰作为曹老师的得意门生,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剪纸最磨性子,能让孩子沉下心来。”张立杰望向正在创作的六年级学生丛婼溪,眼中满是欣慰,“这孩子以前做事毛躁,现在能安安稳稳坐两小时,完成一幅复杂的作品。”
“孩子学剪纸后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家长徐亚男的话语里满是感慨,“不光动手能力强了,细心和耐心也练出来了。学校用这种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生活,我们打心底里认同和支持。”
“非遗+” 剪刀尖上的文化融合
在腰十小学,剪纸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手艺范畴,成为串联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灵动纽带。副校长董丽敏道出其中深意:“我们探索出‘剪纸+’的融合教育模式,让非遗技艺与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相互滋养、彼此成就。”
“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学古诗时让孩子们剪一幅‘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中的磅礴意境便从文字里跳出来,变成指尖可触的画面,理解自然更透彻。”董丽敏笑着举例。在民族常识课上,56个民族的服饰剪纸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可感可触;读四大名著时,孩子们用剪刀梳理人物关系,复杂的故事脉络在红纸光影里渐渐清晰。
在创新融合上,学校可以说别出心裁。每年推出的剪纸主题台历更是成为校园名片——2023年的二十四节气台历,以“一纸话节气,一剪传民意”的巧思,让古老的时令智慧随剪刀流转。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发起“师生共剪红色故事”活动,100幅作品中,60幅走进吉林省图书馆展出,整整一个月里,剪纸里的红色记忆打动了无数观者。
“孩子们握起剪刀时,不只是学技法,更是在与文化对话。”对此,张立杰在实际教学中深有感触。六年级学生王雨桐捧着她的《红楼梦》人物剪纸,眼里闪着光:“剪林黛玉时,我翻遍书本琢磨她的眉眼神态,现在书里的情节就像刻在脑子里一样。”
面向未来 传统技艺的青春表达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腰十小学正琢磨着如何让千年剪纸艺术跟上时代的脚步,绽放出更年轻的光彩。如今,校园里师生们创作的剪纸书签、主题画册,早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礼品,带着中国韵味漂洋过海,走进了日本、欧洲的寻常人家。但在传承者心中,这只是新征程的开始。
“我们打算用‘剪纸动画’的形式,再结合互联网技术,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呈现。”副校长董丽敏眼中闪烁着期待,学校正积极探索“非遗+科技”的创新路径,要让剪纸艺术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目前,动态社团和校本课程已积累了500余个剪纸书签、两本主题画册,为剪纸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种与时代接轨的创新精神,也深深融入了学生的作品里。剪纸社团的李明阳同学,剪出了充满未来感的“智能机器人”,他说:“我就想试试让传统技艺撞上新技术,看看能擦出什么火花。”而美术教师张立杰指导学生创作的“冬奥会”主题剪纸,则巧妙地将冰雪运动的动感与传统纹样的雅致融合,让剪纸艺术在体育盛事中焕发光彩。
“非遗传承这条路,需要一代代人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校长语气坚定,学校正计划建设剪纸数字博物馆,开发更多互动体验课程,让更多孩子能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我们不仅要让剪纸留在红纸上,更要让它住进孩子们的心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暮色渐浓,剪纸教室里的光影温柔流淌,剪刀游走红纸的轻响,恰似文化传承的脉搏在静静跳动。从曹继红老师最初的一纸尝试,到如今“剪纸+”教育模式的枝繁叶茂,腰十小学用三十载坚守证明,传统不是封存的标本,而是能在青春指尖绽放新颜的种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2025年8月25日)
初审:吴泽宇 复审:单国宁 终审:郝欣
主办单位:长春市二道区人民政府主办电话:0431-84612345
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5379号 邮编:130033
网站标识码:2201050001吉ICP备12003726号-1吉公网安备 220105020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