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系列报道《从“急难愁盼”到“日常陪伴”,广德社区五色马甲暖了居民心》中,我们认识了广德社区的五色志愿队,看到他们用精准服务温暖了街巷。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些暖心服务的背后,有哪些机制在默默支撑着,让“邻里守望”项目走得稳、走得远。
提到五色志愿队,二道区东惠街道广德社区树海物业经理常松有话说:“以前物业单打独斗,不知道居民具体需要啥,现在和党支部、服务队联动,服务能精准‘踩’在居民需求点上!”
不久前,广德社区“红色先锋”队开展了“党员进网格”帮扶行动,由物业提前摸排独居老人的房屋安全需求,再由党员志愿者上门检修水电、清理杂物,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常松说:我们的背后正是社区‘党建引领’机制在发挥作用。广德社区党委构建了‘党委统筹、支部联动、全员参与’的治理格局,联合辖区幼儿园党支部、物业党支部,通过“组织联动、资源共享、服务共推”凝聚合力,我们都是受益者。”
不仅如此,社区还建立了物业管家、网格长与志愿服务队的“信息互通、问题共治、服务互补”机制。居民张阿姨反映楼道灯坏了,网格长第一时间反馈给服务队,志愿者当天下午就带着工具上门维修,网格长王爽:“现在大家拧成一股绳,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 党建引领,就像给志愿服务项目筑牢了‘根’与‘魂’。”
光有组织还不够,资源联动也很关键。广德社区打破了“单打独斗”的局面,主动联系了驻区12 家单位,让专业力量加入志愿服务。
二道区东惠街道广德社区党委书记许秋颖表示:“项目坚持‘需求导向’,从精准调研到活动设计,再到资源联动、成效评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今年 5 月,社区通过网格员走访、线上问卷发现,老年人想要更多养生知识,立刻搞了消夏养生直播;知道家长希望多些亲子活动,‘绿色青苗’队当月就开展了3场公益早教课。活动结束后,社区还通过居民座谈会、线上反馈表等收集意见,持续优化服务。比如‘塑料瓶兑换双肩包’ 活动后,有居民建议‘增加兑换品类’,社区很快就新增了毛巾、肥皂、老年防滑袜;‘银龄课堂’上,老人们希望多学智能手机使用技巧,服务队马上开设了‘手机挂号’‘视频通话’实操课。”
一系列举措受到了居民的喜爱和欢迎。居民李淑菊学了“手机挂号”“视频通话”实操课后,笑着说:“现在我也能跟外地的孙子视频了,再也不用麻烦孩子帮忙!”
76岁的周喜珍在义诊服务来家门口时,就近做了血压测量、慢病指导,她表示:“不用挤公交去大医院,太方便了!”
居民邓洋在加消防培训后,还实操了心肺复苏:“以前觉得这些技能用不上,现在学会了,紧急情况能搭把手!”
为了让社区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更好地运转起来,社区还为优秀志愿者链接个人发展平台,助力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目前,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从最初的51人壮大到160多人,越来越多人从“要我参与”变成了“我要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相关负责人张桐说:“社区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志愿者凭服务时长、居民表扬攒积分,能兑换洗衣液、卫生纸等生活用品。除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不含糊。社区打造了‘七德好人’展示墙,把优秀志愿者分为扎根者、包容者、实干者等七类,图文并茂展示他们的事迹,还颁发‘优秀志愿者’证书,推荐参与各级‘好人’评选。”
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多样激励、精准闭环,这四项机制就像四梁八柱,为广德社区的“邻里守望”项目提供了专业化、可持续的支撑。(今日头条.长春新闻广播2025年10月10日)
初审:吴泽宇 复审:单国宁 终审: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