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街镇风采

首页 > 街镇风采 > 荣光街道 > 工作风采


构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
时间:2022-09-29 15:46 来源:荣光街道
【字体: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荣光街道认真贯彻长春市委构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荣光模式。

  一、研究背景

  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从总体要求、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加强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意见。为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强基层、夯实基础,吉林省委把今年确定为“基层建设年”,出台《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建设年”的方案》,审议通过《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推进全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长春市从深入研究如何构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新体系这篇大文章入手,旨在推动干部向基层流动、资源向基层倾斜、人才向基层集聚,印发了《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意见(试行)》《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工作措施的意见(试行)》。在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方面,通过构建组织领导、社会动员、人员激励、能力建设、保障支撑五大体系,探索形成务实管用高效的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后疫情时期专业人才队伍在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动态衔接、有效转换。二道区委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提升党建引领 “平战结合”城乡基层治理效能,区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细化分解具体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形成了《二道区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效能的若干措施(试行)〉任务分工细则》(以下简称《分工细则》)。要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主线,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建强工作队伍,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职责明确、保障有力的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

  二、研究意义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社区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平战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立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现实基础和以底线思维应对疫情防控挑战,将社会治理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的应时之举。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稳定,各项工作陆续推进,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刚刚结束,在市委提出“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六治融合’体系”的重要节点上,街道作为“平战结合”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对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的研究,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指示要求,统筹全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客观差异,探索出适用于不同类型小区的党建引领下“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主线,实施“一五三”联动模式,打造“荣光红”党建品牌,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建强工作队伍,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职责明确、保障有力的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新格局。

  四、探索党建引领“平战结合”基层治理体系

  (一)强化核心统领,夯实平战结合基层治理根基

  一是提标扩容,建立大工委党建联盟。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联合11个社区党委、7个驻街单位党委、44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委,每季度组织成员单位召开党建联席会议,通过“党建工作共商、街区资源共享、为民服务共办、精神文明共创、平安和谐共筑”,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有效链接。

  二是提级赋能,打造五级组织体系。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建网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平战结合”部署,建立小区指挥长体系,259名下沉党员干部、社区“三长”以及居民党员加入到临时党支部,为居民提供核酸检测、保供等各项服务,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连接到每个单位、楼栋、家庭,延伸到千家万户,实现党组织有形覆盖。

  三是提质增效,构建统筹治理机制。全面发挥街道领导区域党建、区域治理核心作用,强化统筹协调能力,街道党委会定期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完善组织、队伍、制度、服务等各方面举措,每年初均制定重点工作施工图,并按“五化”工作法挂图作战,近年来着力破解辖区治理各类难题412件,实现一切工作党建统领,一切难题党建破题。

  (二)健全体制机制,压实平战结合基层治理责任

  一是成立平战结合领导小组。成立平战结合转换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平时各司其职,做好街道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和落实。战时按照区委区政府扁平化管理的总要求,对应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成立由街道班子成员任组长的核酸检测、转阳转密、社区管控等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兵把守。建立月联席会议机制,由街道组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包保领导干部和属地卫生、公安、消防等站所主要负责人参加,“平时”共同研究区域重大事项,“战时”迅速转换为街道应急处置“一线指挥部”。

  二是建立平战结合转换机制。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与小区第一书记AB岗平战转换机制,“平时”由B岗协助A岗经常性联系服务小区楼栋、单元,帮助解决问题,“战时”AB岗“按键”转换,由A岗协助B岗负责小区楼栋、单元工作。同时建立指挥长体系,从“一级向一级请示”转变为“一竿子插到底”的扁平化工作体系,成立指挥长群,实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竿子插到底,确保各项指令直达基层、快速反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各级响应的触发条件、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助力“平战”一键转换、高效运转。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做到防患未然,全面提升基层应对大战大考的实战能力。

  三是建立机关干部包保机制。常态化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街道、处级干部包保社区、科级干部包保小区,普通干部包保楼栋”的逐级包保机制,平时开展包保干部“基层服务日”活动,每月至少深入包保单位驻点工作1天,深入了解包保单位情况,帮助社区工作者和小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战时角色转换,包保干部一线指挥,基层干部做好配合,完成战时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是建立服务队伍补充机制。建立由党员干部、退休教师、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鼓励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就近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备案,“平时”储备人员力量,发动志愿队伍、新业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战时”快速启动储备人员,充实基层防疫力量。对有公共卫生、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进行分类储备,精准掌握干部年龄结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在突发状况导致科室、社区或网格出现减员时,24小时内从储备干部中选派适合人选补充进科室、进社区、进网格,保证各级组织持续有效运转。

  (三)统筹各方力量,凝聚平战结合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织密党建联盟一张网。依托“荣光红”大工委党建联盟组织,建立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及常务主席制度,轮值主席由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每季度轮流担任,每季度制定活动方案,联合开展活动。创新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将大工委62个联盟成员单位、96个网格党支部、178个楼栋党小组、364名党员中心户、67个两代表一委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按照地域与行业相结合的方式,分为经纬、公平、岭东、安乐、吉林、荣光6个党建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会议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谋划域内党建工作,征集各类民情信息,协商解决民生问题,提炼创新做法,形成街道党工委抓统筹协调、社区党组织抓兜底管理、驻街党组织抓引领示范、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抓配合推动、居民自治组织抓自我服务的基层党建治理体系。

  二是做强志愿服务一面旗。做优“荣光红”志愿服务联盟。整合域内外志愿者队伍70余个,先后与中国移动、公平小学等单位签订志愿服务协议,以域内困境青少年、孤寡独居老人、困难党员等特殊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课后辅导、免费义诊、上门理发等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打造荣获全省最佳、最具潜力的兴隆社区“梦想学堂”特色志愿品牌。在全员核酸检测期间,辖区同兴小学、公平小学、御景名都物业、爱与羽毛球馆、十三局物业等8家驻街单位提供检测场地,为辖区居民筑牢“红色防疫墙”。壮大“荣光红”非公社会组织服务团队。开展“红色孵化”专题实践活动,选派61名青马学员骨干到圣安疼痛病医院等非公党组织,协助开展党建工作,创建了天星双语幼儿园党支部等3个星级非公党建示范点,实现非公和社会党组织全覆盖,让非公党建更扎实。

  三是拧紧党员干部一根绳。在街道党工委配备4名专职党务干部。社区党组织换届坚持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新一届“两委”成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升11%,年龄同比下降2岁。在社区党委配备29名党建社工岗,在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配备33名党建专员,让基层党组织更有力。加强“三长”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理论、域外、能力等多元化培训。贯彻落实“平战结合”部署,打破常规党支部组建模式,扩大党支部成员范围,将千余名下沉党员干部、在职党员、居民党员以及居民志愿者全部纳入功能型小区邻里党支部管理,实现“一方组织隶属、双方管理服务”。“平”时积极参加小区邻里党支部活动,结合自身专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战”时积极响应邻里党支部号召,参与核酸检测、需求保障等各项服务。

  (四)增强服务能力,提升平战结合基层治理温度

  一是创小区治理新模式。根据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不同的客观差异,探索打造4个“荣光红·幸福院”。针对高端物业小区实施品质型“全维服务”。以亚泰樱花苑为试点,为各年龄段的居民提供幼教、科普、社区食堂等“一条龙”服务,累计受益人群5000余人,破解横向联动“独角兽”难题。针对低端物业小区实施保障型“升温服务”。以晨宇小区为试点,启动服务资源升温工程,发挥社区党组织、物业党支部、居民党员先锋作用,引入先服务后收费的全新物业服务模式,使居民以低偿费用获得高额服务,破解纵向治理“没抓手”难题。针对物业弃管小区实施民主型“自治服务”。以民丰小区为试点,引导在职党员、“三长”红管家、自治小组共商共议,利用小区资源和自筹费用保障楼栋清洁、管道疏通、道路维修等服务,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难题。针对物业弃管且居民自治不畅小区实施维管型“融合服务”。以消防宿舍为试点,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打造独具特色的“社区维管+居民自治”相结合的多元服务,引领居民共建共享,破解诉求“无人管”难题。

  二是创街路党建新理念。创新打造“荣光红”党建特色街路,充分挖掘域内12家工业厂区、宿舍的历史印记,以福安街为中轴线,用街路党建集聚发展能量,整合幼教、医疗等11类、72家政企资源(沿街商户),开展党建系列活动,为民生服务、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提供强大动力,形成以党建引领、街区治理、工业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特色街区,打造成为与文创产业园相呼应,展现街区品质、厚植城市文化、承载历史情怀的街路党建打卡地,让“工业锈带”蝶变成“党建袖带”。

  三是创社会服务新手段。开展红色项目。推行精细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省级“文养结合”30万资金作用,精准扶老助残294人次,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承接市妇联“早教360”项目,将美吉姆等优质教育机构资源引入社区,把早教服务免费送到居民家门口,累计普惠家庭221户。建立红星站点。将12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向党员群众、驻区单位和其他党组织共享开放。在此基础上,设立小型、分散、符合居民需求的“荣光亭”,随时召开以小区党支部为主体的“荣光圆桌会”,打造365天不打烊、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推行红帆代办。把居民需求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民情流水线”行动,为老年人、残疾人等辖区特殊群体提供证件办理、核酸检测、社保认证等代办服务,让居民办事更快、更好、更优。组建红心物业。加强物业治理顶层规划,坚持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融入到物业管理各环节,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推动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全街共成立红心物业18个,52名党员干部在小区担任党支部和业委会成员。

  (五)创建幸福小区,突出平战结合基层治理实效

  一是健全小区“红色体系”,提升组织管理强度。以党建引领为统领,在小区这个最小单元最大化激发“红色力量”。发挥“三长”作用,将小区居民底数、人员结构、党员干部、特殊人群等基础数据兜清、信息台账建实,平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战时实现迅速转换、快速识别。在社区现有人员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省、市级下沉干部、管片民警等各领域党员干部,通过功能型小区邻里党支部,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研究破解小区难点问题,推动幸福小区“六大行动”提质升级。注重在用好用活下沉资源和志愿服务力量上下功夫,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干部“全覆盖式,包保楼栋、单元,担任兼职“三长”,在每个单元门前公示“三长”包保干部及志愿者等人员信息,每半月组织开展下沉服务,每月对下沉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推动下沉干部真服务、真下沉、真包保、真解决问题。

  二是搭建小区“红色平台”,提高民忧化解效率。街道社区着眼于听民情、解民忧,在晨宇小区运用微载体构建起物业服务、网格服务、民意收集“三个平台”提高民意收集办处效率,实现了答民题、聚民心。打造“红心物业”服务平台。街道社区推行成立“红心物业”服务模式,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小区公共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环境卫生、水电维修等各类民生服务,更是探索先服务、后收费的服务模式,使小区居民以低廉价格获得高质服务。打造“党建+网格”服务平台。街道社区对物业办公用房合理规划,打造成了集居民议事、休闲娱乐、学习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区党群服务站,创新收集问题、分类整理、落实解决、上报社区、反馈结果、群众评价“六步工作法”,指导物业企业标准化、规范化为居民提供便利、周到、多样化的物业服务,提高了物业企业工作效率。打造民意收集平合。小区党支部组织小区“三长”、包保下沉干部、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通过设置民情接待椅、民情热线、民情联络卡、民情信箱、民情哨声港、民情留言板“六小件”在党群服务点收集民情民意,有的放矢地开展民生服务。

  三是打造“红色引擎”,提升综合改造精度。街道社区积板探索小区人居环境改善新模式,通过硬件改造、环境塑造、氛围营造全面激活“红色引擎”推动晨宇小区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破茧蝶变,跑出小区治理“加速度”。小区党支部组织开展幸福家庭评选活动,小区居民自发制定小区“辛福公约”,共同履行约定。

  四是实施“红色服务”,提升民生服务温度。推进辖区小区紧紧围绕幸福小区“八好”创建标准,挂图作战、对标对表,探索推行“红色服务”模式,提升居民小区服务温度。创新运用数字化党建服务模式,开发“荣光红哨”智能服务平台,居民通过吹哨反映问题,下沉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党员志愿者在线接单,24小时内反馈处理,累计解决政策问询、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问题268个,实现“群众吹哨、服务报到”,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水平。(图文:李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