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专题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法律服务 > 基层服务


二道区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2025-02-14 14:51 来源:长春市二道区司法局
【字体: 打印

  2024年,二道区司法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在助推全区法治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法治环境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明确责任清单。年初制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计划》,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组织全区各部门开展“3·8”妇女节和“3·15”消费者权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宪法宣传等活动共计216场,营造浓厚的普法宣传教育氛围。开展“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2次,不断提升基层法治队伍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水平。

  二是持续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任务。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会议暨述法评议会议,印发工作要点,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组织起草《长春市二道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先后经过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并向区人大常委会、市委市政府报告,进行公开发布。同时,组织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镇撰写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开发布,实现法治政府年度报告“全覆盖”。对区政府发文进行规范性文件前置认定,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对机构职能调整、政府部门权责调整清单等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二道区司法局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先进单位。

  三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效能。执法事项实行清单式管理。牵头组织相关单位梳理更新清单事项247项,目前全区共有执法事项861项。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2024年4月组织全区26个执法部门更新、建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目前这项工作已完成。开展行政执法案卷审查。抽取部分执法部门执法案卷46本,组织专人对卷宗进行评查,通过评查发现问题,推动问题整改。强化事前公开。组织各行政执法单位将2024年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进行公示,经统计,全区共7家有行政执法检查任务的单位,均已对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检查范围、检查数量及检查重点进行了事前公示。开展执法培训。组织全区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培训。司法局严把准入关口,按照各执法单位职能筛选符合执法培训人员名单,开展线上培训并组织执法证考试。打造全市首家行政复议调解室。全力打造行政复议调解室、接待室,为行政复议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有力硬件保障。同时在行政复议调解上下功夫,构建律师参与的行政复议调解队伍,制作《行政复议调解确认书》对行政复议双方征求意见,确保行政复议调解自愿、合法,同时实现应调尽调、能调尽调,将调解工作贯穿至行政复议始终。

  (二)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效能

  一是严格法律监督管理。对我区39家律师所,268名律师,4家基层法律服务所,16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线下年度考核工作。制定“双随机、一公开”年度执法检查计划,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完成对四家律师事务所、两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执法检查。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化解。通过以专带兼的模式,由专职调解员对调解站兼职调解员开展调解员培训10场,介绍调解相关制度、职能、流程、卷宗要求等,专职人民调解员分享工作经验、规范卷宗制作。开展春节及两会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及时分析研判。截至目前,调解案件372件,向市司法局推荐报送经典案例2件。

  组织我区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全省首家区级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化运行中心,探索实质化解争议新路径新方法。实现与法律援助、综治、法院、劳动争议等联动联调,形成多方合力,各类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

  三是延伸法律援助触角,不断优化服务,实行“一门、一窗、一次”的服务模式,在接待上“迎进来”、在核查上“走出去”。强化援调结合模式,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相结合,对于可调解的案件优先进行调解,大大缩短矛盾纠纷化解的时间,提高服务质效。通过加强与检察院及联络点的沟通配合,克服人员少、时间紧等困难,充分整合辖区内的律所与律师资源,精准承接缅北诈骗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截至目前,二道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待来访、来电953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53件,含刑事案件519件(认罚431)、行政1件,民事33件,其中涉及农民工23件,妇女59件,老年人8件,残疾人9件,未成年人81件。

  四是提升公证服务水平。公证处开设绿色服务通道、老年人服务窗口、军人优先服务窗口和企业优先服务窗口。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今年共办理各类公证1076件,为老年人优先服务近200人次;预约办证100次,延时服务40次,上门服务30次;派人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材料20余次;“跨省通办”8件,为200余人次实现“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在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部分街镇对强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意识不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不足,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立缓慢,参加行政执法培训人员较少。

  二是普法宣传工作形式不够丰富,普法受众有限,普法方式主要依赖于传统普法载体,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吸引力。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要安排

  (一)进一步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常态化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加强农民群体、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普法力度,广泛开展民法典、宪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普法宣传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律进校园、法律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普法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二)统筹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深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组织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评议工作,切实发挥述法评议总结工作接受监督、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的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备审制度。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落实“四级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强化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开展行政执法常态化监督与专项监督。

  (四)稳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一是依托二道矛盾调解中心,探索与法律援助、综治、法院、劳动争议等联动联调,促进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提升调解员专业素质;规范案卷制定,指导案卷司法确认程序,提升调解协议执行概率。二是依托法律援助联络点继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更多元化的渠道和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并继续为经济困难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援助服务,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构建平安、幸福、和谐二道中的重要作用。

   

  初审:张晓林 复审:唐琳 终审:张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