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专题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二道民生网 > 民生计划


2018年建设幸福二道行动计划
时间:2018-03-14 00:00 来源:
【字体: 打印
    2018年建设幸福二道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区委五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力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增强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脱贫攻坚方面
    1.实现全区贫困人口年内全部实现脱贫,区内唯一的贫困村英俊镇胡家村整体脱贫退出。(发改局)
    2.鼓励英俊镇四合村高效农业温室大棚项目、和平村农业生态采摘园、胡家村鼎盛东北农家大院和雪驰休闲生态园项目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或利用其土地,对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项目给予奖补,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发改局)
    3.在英俊镇设立护林员岗位11人,保洁员岗位21人,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发改局、人社局)
    4.为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评级授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每户最高5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发改局)
    5.继续实施“扶智助学”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在大学(大专)、中专(技校)、高中读书的学生按照大学(大专)每生每年10000元、中专(技校)每生每年8000元、高中生每生每年5000元的标准提供助学金。(发改局)
    6.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建立健康档案、100%进行慢病管理、100%实施一人一策、100%配备家庭医生,每年至少入户巡诊两次。(卫计局)
    7.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幼儿学生的生活补助(含交通补助)标准由1000元/年/生提高到1500元/年/生,就读小学、初中学生的生活补助(含交通补助)标准由1000元/年/生提高到2000元/年/生。(教育局)
    8.为贫困村的高龄孤寡、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人,按200元/月/人标准购买“两访、三查、四助”邻里互助居家养老服务。(民政局)
    9.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就业年龄段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料补贴,机构托养的每人每月提供不高于1000元的托养补贴,居家照料的每人每月发放125元照料补贴。(残联)
    二、社会保障方面
    10.推进二道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投入运营,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民政局)
    11.推进二道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投入运营。(残联)
    12.按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为45周岁(含)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补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人社局)
    13.提高城区、开发区“三无一靠”(无法就业、无法组建家庭、无低保,依靠父母及家庭成员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城镇户口的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500元、农业户口的由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300元。(残联)
    14.城区、开发区持有残疾证的贫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服药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住院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残联)
    三、社会救助方面
    15.继续推行“幸福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购买1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民政局)
    16.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为60周岁(含)以上重度失能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困难家庭空巢老人以及其他家庭80周岁(含)空巢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民政局)
    17.“元旦”“春节”“建军节”等节日期间,组织慰问全区优抚对象;依托社区拥军服务站开展“五送两带一帮”活动。(民政局)
    18.积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200张以上。(民政局)
    19.为全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按照小学生200元/人、初中生300元/人、高中生400元/人的标准发放购书卡或学习用品。(民政局)
    20.对全区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五保对象、高龄老人等群体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每户发放价值500元的米、面、油等实物。(民政局)
    21.为患慢粒细胞白血病等13种特殊疾病的低保户患者承担医疗救助中的自理、自费费用。(民政局)
    22.在烈士公祭日期间,为户籍在二道区登记在册的烈士遗属发放一次性慰问金1000元。(民政局)
    23.免除居民六项基本殡葬费用,免除金额最高限额为995元。(民政局)
    24.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照料护理两项供养标准,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具有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10%、25%和40%。(民政局)
    25.将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住院分段救助比例由30%、50%、70%调整为50%、60%、70%;重点救助对象大病门诊单次政策范围内自付医疗费用400元以上部分,救助比例由30%提高到70%。(民政局)
    26.将80-89周岁低收入家庭老人生活补贴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元,90-99周岁老人高龄津贴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400元,百岁以上老人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到800元。(民政局)
    27.为3-15岁有需求的脑瘫患者免费适配矫形器。(残联)
    28.将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瘫、偏瘫等肢体残疾人居家康复免费服务频次由原来的3个月24次增加到36次。(残联)
    29.按每人每年50元标准,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残联)
    30.按城市每人每年2000元、农村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对普惠性幼儿园3—6周岁低保家庭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进行资助;对在城区幼儿园就读的3—6周岁的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儿童提供每人每月315元的补助。(教育局)
    31.对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在校中小学生按照小学每人每天6元、初中每人每天7元的标准提供营养午餐补贴;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子女免除国家和省教程教科书、作业本、校服费用,补助住宿生生活费;利用少年宫优质教育资源,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艺术特长学习机会。(教育局)
    四、教育卫生方面
    32.启动长新小学、东新小学建设项目,优化义务教育布局。(教育局)
    33.依托二道区育行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一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两所普通小学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提供专业服务。(教育局)
    34.继续实施“蓓蕾计划”课后免费托管项目,对小学生放学后在校内开展静态看护和动态社团活动相结合的免费托管服务。(教育局)
    35.创建8所国家、省、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局)
    36.继续实施强师计划,通过面向教育部直属六所重点师范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教育局)
    37.提升幼儿园安全防范水平,为经审批的5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每园聘请一名有资质的保安员、配备一套防卫器械、安装一套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的一键报警装置。(教育局)
    38.推进“医养结合”,全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协作关系,为住养老人开展巡诊、健康宣教、慢病管理等服务;在全区一、二级医院建立住养老人就医绿色通道。(卫计局、民政局)
    五、公共文化方面
    39.开展“文体惠民·幸福二道”广场系列演出100场,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文体局)
    40.完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安装健身路径5条;举办全区居民群众参与的大型乒乓球、篮球和少年足球等专项赛事20场。(文体局)
    41.新改建1座1000平方米文化馆和1处360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文体局)
    42.开展“幸福二道·魅力冰雪节”系列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雕塑文化品牌。(文体局)
    43.开展少年篮球推广培训、足球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培训青少年1000人次。(文体局)
    44.开展惠民文化、全民健身等体验活动,群众参与人数达到10000人次以上。(文体局)
    45.组建文化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国学讲座和文化培训30场。(文体局)
    46.通过提供活动场地、辅导培训、大众乐器和服装等方面的支持,扶持20支群众文化艺术团体。(文体局)
    47.积极推进全民阅读、书香二道建设,为全区每个街道(镇)、社区(村)安装55台电子阅报机。(文体局)
    六、交通出行方面
    48.继续推进“公交都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力争完成49.59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住建局)
    49.推进北部快速路东荣大路段等14条道路建设。(住建局)
    50.推进福安街(荣光路-东新路段)、民丰大街(东新路-四通路段)等8条断头路、卡脖路建设的前期工作,畅通城市微循环。(住建局)
    51.推进英凯大街、英泰大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实现开发区与主城区互联互通。(物流开发区)
    七、城市环境方面
    52.在全区背街小巷和分散居民区街路等增设100个果皮箱,逐步实现背街小巷和分散居民区全覆盖,方便居民日常投放零散垃圾。(市容局)
    53.结合旧城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法拆除各类违规设置、影响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的牌匾和户外广告。(市容局)
    54.绿化美化水冲公厕13座,提升现有公厕景观品质。(市容局)
    55.新建1座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市容局)
    56.集中整治铁路及绕城高速沿线市容环境卫生,清理区域内的垃圾。(城管办)
    57.规范化建设改造长吉南线等城市出入口,拆除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加强道路及市政建设、增加沿路两侧绿化面积、实施立面整饰改造、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开展重型货车治理、完善功能配套、做好环卫保洁。(城管办)
    58.加大对各类违法建筑集中拆除力度,全年拆除违建20万平方米以上,有效治理城市顽疾。(城管办、英俊镇、各街道)
    59.深入开展春、秋两季秸秆禁烧专项治理行动,实现禁烧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水林局)
    60.以旧城改造为契机,继续推进岭东路北、怀仁路地块等28个夹馅棚户区地块改造工作,提升区域整体形象。(住建局)
    61.巩固劳动公园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水质,实现长制久清。(住建局)
    62.推进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的洋浦公园建设。(住建局)
    63.完成吉柴休闲广场综合改造建设。(住建局)
    64.建立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立足社区的老旧住宅综合整治后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有效保护旧城改造成果,全面提升老旧住宅外在环境和基础设施维护水平,逐步实现打造美好家园的愿景。(住建局)
    65.启动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行动,逐步建立并完善“户投放、屯收集、村转运、站集中、镇通运”的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住建局、市容局、英俊镇)
    66.完成我区微商圈节点绿化工程项目;协调市建委推进区域内伊通河、东新开河改造项目(绿化面积125万平方米),全年新建、改建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住建局)
    67.淘汰全区20吨以下(不含20吨)居民居住采暖燃煤小锅炉4台。(英俊镇、住建局)
    八、公共安全方面
    68.打造防震减灾应急避难场所1处。(科技局)
    69.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个,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安办、食药分局)
    70.开展“幸福长春、‘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公益讲座(培训)10场、应急救护员培训班1期。(红十字会)
    九、便民服务方面
    71.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改造一个1000平米左右的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以建成综合信息发布中心、能力建设培训中心为目标,打造区域领先的社会创新实验和培训基地,全面满足社会组织的各类需求。(民政局)
    72.进一步优化智慧社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积分兑换制度及发放使用流程,重点打造一个智慧社区展示中心和四个智慧社区体验中心,构建具有二道特色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民政局)
    73.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将教育医疗、产品质量事故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司法局)
    74.为低保户、计生特困家庭、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的农民工、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和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开辟“快速通道”,实行“一免七优先”优惠政策。(司法局)
    75.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成果,在更大程度便企利民。(法制办)
    76.积极做好惠民政策清单编制工作,让群众清晰地掌握所享受的惠民政策。(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