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专题专栏

首页 > 专题专栏 > 营商环境 > 信息速递


善用社区“小空间” 拓展产业新“棋局”
时间:2024-12-17 15:07 来源:长春日报
【字体: 打印
       作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虽体量小,却蕴含着巨大能量与无限潜力,正逐渐成为驱动一方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新引擎。特别是那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攒下深厚“家底”、拥有众多闲置空间的社区,如果合理利用这些“小空间”,往往能使其成为拓展产业“棋局”的关键落子。

  不久前,二道区东站街道“东站人”文创商贸社区首店的应运而生,无疑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鲜活范例。其巧借东站街道吉柴社区临街闲置的门市空间,整合辖区商户的自主品牌商品与文创佳作,并统一冠以“东站人”的独特标识,使悠长醇厚的工业文脉与热闹非凡的销售盛景相映成趣,也使这一方“小空间”与附近的吉柴文化广场、吉柴家属区等工业历史文化资源遥相呼应。

  “东站人”首店迈出的坚实一步,足以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社区究竟该如何发力?

  要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打造差异化社区品牌。社区应积极整合专业资源,组建由文化学者、历史研究者、创意策划师等构成的团队,深度挖掘、细致梳理本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脉络、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以及动人心弦的名人故事等珍贵文化财富,并从中萃取精华,提炼出具有鲜明辨识度与强大凝聚力的独特文化轴心,以此精准锚定社区产业发展的主题与方向。例如,在工业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社区,可以打造以工业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文创商贸街区,引入工业主题咖啡馆、手工作坊、艺术展览等业态。位于二道区荣光街道长拖社区的长拖1958文创园,就是闲置工业厂房与现代商贸体系完美融合的现实例证。同时,在做强品牌建设上,也可充分借鉴东站街道打造“东站人”品牌的成功经验,注重统一形象设计,从店铺招牌到产品包装都要体现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提高社区产业品牌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要建立社区与社会力量长效合作的机制。社区应主动与企业、高校、文化艺术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模式的探索上,不妨推行项目合作机制,充分盘活社区闲置资源,聚焦特定文创或商业项目展开深度协作,从策划构思到资金投入,从风险分担到收益共享,全方位携手共进。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社区产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中来,社区还可以为合作方提供政策优惠、场地租赁优惠等激励措施。此外,社区可以与高校合作,通过开展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对优秀作品进行系统性、商业化生产与销售,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经济动力,逐步构建起富有竞争力的社区文化商业生态体系。

  要增强社区居民、商户的参与意识。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培训及开展文化活动等多元途径,有效提升居民、商户对社区产业发展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认知与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带动居民、商户巧妙利用社区闲置房屋、场地资源,助力社区搭建产业创新与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形成居民和商户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社区虽小,但舞台广阔。社区的闲置空间也不是城市的“边角料”,将之充分利用,不仅能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将为区域带来新的流量与商机,成为社区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的“新蓝海”。 

  初审:赵炀      复审:王爽       终审: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