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五公开 > 决策公开 > 发展规划、民生计划


长春市二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2012-05-10 00:00 来源:
【字体: 打印

二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时期,是二道区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加快实现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富民强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不低于30%,五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5.6亿元,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发展积蓄了力量。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一五”初期的7.5:49.8:42.7调整为1.4:48.4:50.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带动优势逐步显现,服务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
发展载体逐步完善。几年来,先后成立了两个省级开发区,“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和“长春二道经济开发区”;英俊镇被列入省“十强镇”、国家发展和改革试点镇、“土地挂钩”试点镇;劝农山镇列入省“十强镇”,第二批“土地挂钩”试点镇;四家乡申报全国旅游特色名镇。
项目建设拉动发展。大项目建设成效突出,项目总体质量显著提高。五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9个,其中5亿元项目58个,10亿元以上项目 18个,总投资达380亿元。商贸物流项目数量多、质量高,今年我区商贸物流项目75个,占总项目的47%。物流集中区被列入长春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有18个重大项目被列为全市重点项目。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加快推进城乡双向一体化进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五年来共新建、翻建城区道路575条段,乡村道路508公里。莲花山大路已经竣工。东吉林大路开工建设。双九公路已改造为二级路。农村公路硬化路面总里程达到610公里,全区3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乡村道路网架已经形成。五年城区新增绿化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增加了1.4个百分点。完成了劳动公园改造工程和吉林大路精品街路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五年年度辍学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农村控制在2%以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态势良好,成立了英俊、泉眼、四家三所职业技术教育分校,职校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五年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72亿元。享受城市医疗救助人数达1100多人;全区五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5445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不断加大卫生投入力度,改善医疗环境。成功打造卫生大厦品牌,完成烧伤医院异址新楼建设。构建城乡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新农合参合率高达98.6%;文体、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成果。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水、电、气、热等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基本结束。共启动20个棚户区改造地块,拆迁、改造棚户区建筑面积570万平方米,动迁居民25100户,建回迁房143万平方米,安置回迁居民19160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89元,年均递增12.2%。五年累计投入1788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全区建成农村户用沼气650余座,使农民用上了干净、环保的新能源,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发展环境
1.面临的机遇
一是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化”统筹建设深入开展,将加快推进我区产业调整步伐和城市化进程;二是长吉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春市启动长东北先导区开发开放战略,我区两个开发区的部分区域被纳入了长东北先导区,享受先行先试等优惠政策;三是长吉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放大了我区的区位优势,莲花山区域被列入长吉一体化重要节点,使我区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2.存在的挑战
一是长吉图、长吉一体化战略的提出,确定了东北地区的大区域发展新格局,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受到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影响,而且也取决于对可流动生产要素的吸纳,竞争压力会更大。二是长期以来我区的经济增长拉动过于倚重投资,如何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平稳转型,关系到二道区未来的长远发展。三是发展创新机制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四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与改善民生的大幅投入有差距。
二、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长吉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转变”和“四个转型”,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以现代物流、商务商贸、生态休闲和都市农业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体系;实施城市建设现代化和城市管理精细化工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创富能力;加快东部地区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的建设步伐,推进城乡双向一体化发展;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努力构建和谐二道。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将二道区建设成为长吉一体化绿色宜居现代山水新区、东北亚高端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带动区、长吉图现代服务业和物流商贸产业核心区。
(二)发展原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商贸、生态休闲和都市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多业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兼顾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行。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东部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状态,实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
——坚持转型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国家、省、市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引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和“四个转型”,走出一条独具二道特色的发展新路。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主动融入长吉一体化战略,兼顾城区近期发展和东部地区远景潜力,抢抓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方面: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3亿元;三产营业收入实现6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结构调整方面: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21:77.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 80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达到70%;民营经济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
——城乡建设方面:到2015年,城镇化率超过90 %。城市现代化水平达到全市平均标准,具备大都市功能和形象。全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综合气化率达到 98%。东部地区核心城镇市政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东自由大路等8条市政道路组成的城市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实现公交全覆盖。进行低碳节能建筑和“三网融合”试点,打造智能型绿色生态新城。
——生态资源环境及人口方面: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40 %;污水处理率达98.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
——改善民生方面:到2015年,全区人口总数控制在38万人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 %以上;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
三、产业布局
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立足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总体产业布局,坚持项目集中摆放和土地集约利用,推进我区现代物流、商务商贸、生态休闲、都市农业四大产业有序发展。
(一)现代物流业布局
主要布局在二道区物流集中区(远达、八里堡区域),立足现有基础,逐步向东、向北拓展。
(二)商务商贸产业布局
主要布局在建成区和英俊商贸产业区。建成区铁路以南以东盛商圈为基础,以吉林大路、东盛大街“金十字”为核心,以主干街路为骨架,打造辐射全省的商务商贸中心;建成区铁路以北即在物流集中区打造长东北商务中心,为长东北先导区提供现代化配套服务,建设都市副商圈。在英俊商贸产业区的西部商贸区(东环城路以东,洋浦大街以西,吉林大路以北,长图铁路以南)规划建设商贸项目,在英俊商贸产业区的中部商务区(长吉南线以北,长石公路以东,雾开河大街以西,长吉高速以南)规划建设都市服务项目。
(三)生态休闲业布局
在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实施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创意产业三区布局。
(四)都市农业布局
主要布局在土地综合整治后建设的设施农业区和规模种植区;英俊的君子兰观光农业区;劝农镇同心村的千亩菜田;四家乡的无公害水稻种植区。
四、重点任务
(一)经济转型发展,产业优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指引下,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经济转型,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商贸产业,重点支持生态休闲和都市农业四大产业,推动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主导产业——现代物流业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政策,逐步建立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使传统物流业的服务功能从服务市场、城市配送,升级转型到以区域转运、国际物流为主,形成辐射东北三省乃至东北亚区域的货物分拨配送中心和周转中心。力争到2015年末,物流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0%左右。
一是利用自身优势,启动东北亚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国际综合物流园建设,引入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总部,在东荣大路、河东路、东环城路、远达大街区域建设物流总部基础,发展物流总部经济。推广供应链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二是打造东站内陆港为国际港。完成指挥室、调度台、变电室建设及集装箱场站扩建,实现年吞吐量15-20标箱;入驻海关、质检、防疫等部门,真正实现“一次报关”。
三是建设物流保税仓,配套普通、冷藏、恒温等多类型仓储设施,立足长东北先导区形成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承接地。
四是建立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积极引进和培育具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物流企业,推广实施托盘等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物流新技术。
五是完成物流集中区园区专用道路建设。园区建设交织干道和大环路,构成站内路网系统,并将各作业区域相连通,达到站区道路畅通的要求。利用环路进行站内空车的调配。各作业区内车流可自成小循环系统,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干扰,以确保行车的安全。
2.重点产业——商务商贸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商务商贸产业,实现城市功能的转型发展。力争到2015年,商务商贸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左右。
一是利用“金十字”商街核心区,建设旗舰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顶级国际知名品牌集聚流转中心和五星级商务酒店,提升城市东部商服档次和氛围,打造辐射东北亚的都市商业商务中心。
二是以北京科瑞商业综合体项目为龙头,融入现代CBD理念,规划建设财富金融中心、高端酒店、商务咨询、配套住宅公寓、商场超市、餐饮娱乐等产业项目,抢先打造长东北都市商务中心和城市副商圈,带动东北部区域全面发展。
三是依托建成区主干街路,打造“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的特色街路,重点引入或发展金融证券、品牌专卖、餐饮娱乐、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态。重点将迎宾路——吉林大路打造成综合商街;将东盛大街打造成餐饮娱乐“不夜街”;将自由大路打造成金融商务街。
四是引导房地产企业,利用临街建筑开发打造星级商务中心、财富中心、高端写字楼和总部创业基地。
五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老工业厂区,打造春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原柴油机厂旧址改建“1948”特色商业街,原拖拉机厂旧址改建御香苑文化产业园等等。立足福泉茶都、东北亚石陶艺术中心发展集琴、棋、书、画、诗、酒、茶于一体的古典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六是做大市场集群。引导现有中东瑞家、金海马、石陶中心等家居建材等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采取高标准市场定位,提升档次和知名度,形成辐射东北亚的家居建材采购基地。立足凯利工业品城、正茂生产资料市场、轮胎大市场、光彩大市场等大型专业工业品市场,扩大区域工业品交易份额,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工业品集散地和周转中心;立足君子兰花卉市场、宏伟花卉交易市场和英俊君子兰产业园,发展具有东北特色的花卉市场;立足千亩菜田和设施农业,发展本地蔬菜交易市场。
七是在改造英俊煤矿塌陷区和老镇区的基础上,在东自由大路两侧重点发展现代汽车4S店,力争到2015年形成规模。
3.特色产业——生态休闲业
充分发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处长吉两市之间,生态良好的优势,以建设长吉山水生态新区为载体,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商务会展、文化创意、高端地产等广义生态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力争到2015年,年接待旅游人数超100万人次,总收入超100亿元,生态旅游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10 %左右。
4.潜力产业——都市农业
打造服务于长吉两市的“菜篮子”,重点发展以君子兰、稻米、蔬菜等为主要特色的都市农业。力争到2015年,都市农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左右。
一是实施土地整理工程。充分利用省政府农村土地整治政策,打破原有耕地沟、田间路、地头的限制,提高耕地平整度和质量,发展规模种植或设施农业(温室大棚)。
二是生态农业区,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广泛采用太阳能温室、无土立体栽培等先进技术种植;种植药材类、果类等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作物产品。
三是立足于君子兰花卉交易中心、君子兰节等载体,扩大君子兰花卉产业园影响力,发展观光农业,加快产生财富效应。
四是扩大四家乡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做大品牌知名度。
五是按照长吉一体化的战略方针,与位于岔路河的中新食品城建立联系,定点配套加工,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
(二)建设现代都市,实施精细管理
一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十二五”期间,全面结束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改造任务。计划完成开发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建筑精品装修工程,临街建筑进行现代化装修、改造,提升整体形象和品位,完成老旧住宅楼改造工程,重新铺装小区内破损道路。完成城市地下市政管线的更新改造工作,实现雨污分离,改造防洪泵站,提高排洪能力。
二是实施东扩北延畅通工程,拉伸城市骨架。完成远达大街延长线建设,打通与高新北区的连接。完成世纪大街(吉林大路至四通路段)等10条道路的新建、拓宽和改造。实施三、四环路之间的路网建设,新建东荣大路长吉出入口立交桥等4座立交桥,实现重要节点和出城口的交通立体化,全面实现与长东北先导区的路网连接。
三是打造特色精品街路。根据吉林大路、东盛大街、自由大路、东荣大路、临河街、东环城路、洋浦大街、东四环路等街路的不同功能定位,开展“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公平路、荣光路、民丰街、四通路、福安街拓宽改造,加快城区路网的道路标准化进程
四是打造都市“肺叶”。以建设绿色宜居城区为目标,全面提升二道区的整体绿化水平,新增绿化面积40公顷,每年兴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精品绿地5块,绿化覆盖率每年以不低于0.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力争“十二五”末接近全市平均水平。核心商街增加移动式花盆、绿化小品景观、城市特色家具等设施,营造出繁荣、时尚、休闲的商业氛围。
五是打造“星级卫生城”。在保持国家卫生城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市容和环境卫生标准,以长效化管理为基础,加大机械化清扫和垃圾清运力度。
六是将吉盛小区、滨河东区、柴油机宿舍、东荣小区等老旧小区纳入“暖房子”范围,完成全区小锅炉并网改造,实现局部区域的热计量,基本解决我区供热突出问题。
七是将新开河纳入城市建设范围,实施综合治理和景观建设,打造10~20万平方米的新开河带状景观公园。完善防洪、排洪功能,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抓好伊通河风光带延伸工作,完成北部湿地公园建设。
(三)加快东部开发,建设山水新区
莲花山地区作为长吉两市之间面积最大的生态区域,具有宜居宜游宜业的特点,是长吉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生态长春”和长春“园林城市”的重要支撑,是长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突破口。
1.总体定位与空间布局
以“山水城市”空间理论为指导,结合有机疏散理论,打破行政区划,构建“双核三区多点两轴”的空间结构,立足于英俊、劝农现有基础,四家乡实施“西迁”,实施城镇组团式布局,打造山水自然、文化穿插的长吉山水生态新区
 “双核”:
——英俊都市服务核(英俊中部商务区)。位于英俊镇东北部,约20平方公里。定位于区域性CBD、面向长吉两市、服务长东北先导区的商贸中心。主要包括政府机构、总部经济、商务服务、商贸物流、高尚地产等功能。
——劝农绿色宜居核。位于劝农山镇中部,约15平方公里。本区域以生态居住、文化休闲为主,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地适宜性构建欧式风格的、低中高不同档次和特色的、服务于不同人群的居住社区和有着不同个性的风情小镇,是莲花山生态移民的主要安置区。
 “三区”:
——商务会议区。位于劝农山镇北部,约21平方公里。借助紧邻长春机场、双九公路的交通区位优势,主要发展商务会议、商务度假、房地产临空经济。
——休闲度假区。位于劝农中东部,约30平方公里。以运动休闲、温泉养生、生态居住等高端休闲度假功能为主,汇聚滑雪、高尔夫、温泉三大产品,配套商务会议。
——创意产业区(近期规划为现代农业区)。位于劝农镇南部,约22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现代农业。
 “两轴”:以劝农宜居核为出发点,北至商务会议区,南达创意产业区,形成南北走向的产业发展主轴;以宜居核和服务核为两极,形成城市居民向宜居核集聚,农村居民向服务核迁移的东西向新城发展轴。
2.启动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率先启动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山水新区城市化道路建设。将东吉林大路、东自由大路、东南湖大路、雾开河大街、劝农大街、英俊大街、莲潭大街建设或改造为城市道路,实现山水新区与建成区的整体连接,实现东部地区道路城市化。
二是率先启动“两核”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完成山水新区“两核”市政设施建设,适应当前需要,兼顾未来发展。按规划铺设供热、供水、供气管网和通信光缆,新建综合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区域内建筑100%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星级水平,节能水平达到50%。山水新区建成部分及时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尝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市场化运作方式。
三是率先启动山水新区住宅小区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山水新区“两核”建设高标准生态住宅小区。都市服务核居住小区以生态和高标准的特点吸引城区居民居住,以行政东移为带动,引导市民东居。劝农宜居核居住小区以安置农民为主,城市居民度假、疗养为辅。彻底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居住档次,同时置换出土地。
四是率先启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以亚泰特色雅居旅游度假区、科瑞运动休闲度假区为龙头,加快“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步伐,坚持高端化、现代化、生态化的标准,打造“东方达沃斯”。后续规划建设国际型商务会议中心、高档酒店公寓、高端会所、高尚住宅等项目,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群休闲居住。
五是启动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依托石头口门水库和大黑山脉的生态资源优势,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与建设,使莲花山地区成为生态优良、资源可永续利用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实施生态养护工程。在一二级水源保护地区域,建设恢复湿地2000公顷,沿西岸培育水源涵养林带,形成石头口门水库上游的生态净化区和大型湿地公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利用产业项目带动和水源保护区移民等各项政策,实施生态移民10673户;实施水系治理工程。综合整治雾开河、流沙河、劝农河、东风河等水系,建设50年一遇标准防洪工程,加快联丰水库、沈家水库、浪头沟水库的生态改造,全面优化生态水系环境;实施生态景观工程。将雾开河流域的山坡耕地改造为苗圃、花卉、果园,河畔洼地改造为湿地与水景公园。配套建设绿色廊道、湿地空间、万亩林海等景观工程。
(四)加快民生改善,构建和谐二道
1.推进全民创业
一是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开展中小企业培育成长行动,拓宽民营企业准入范围,放开民间投资领域,关心扶持创业群体,推进创业项目化、特色化。二是坚持开展全民创业服务年活动,努力做到“审批办证零障碍、创业服务零收费、项目对接零距离、政策落实零折扣”。三是坚持开展全民创业咨询服务活动,搭建活动服务平台,开展分层次培训,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四是坚持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有创业孵化基地强化招收入孵企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中试车间等公共服务设施,五年内争取再建设一至二处创业孵化基地,并投入运营。
2.强化社会保障
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百姓就业。“十二五”期间力争开发就业岗位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以内;发挥区劳动力市场的引导作用,突出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三条主线,积极推进统筹城乡、覆盖全民、体系健全、层次分明、管理科学的劳动保障体系。“十二五”末期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数达到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2万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 %。抓好城乡居民养老、基本医疗等重点工作,实施“养老服务普惠工程”,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实现全区全覆盖。普及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建立健全残疾人救助体系,保障残疾人权益。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以发展特色化、教育设施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为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凸显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化教育资源为重要支撑,促进教育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育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保持二道区基础教育在全市的优势地位。“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十二年教育,即:学前三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教育办学格局;进一步合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实现“一乡一校”目标;控制大校的规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能教育,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教育;实施学校特色发展工程,引导学校树立“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区打造1-2个精品特色学校;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管好用好异地互动式教学网络,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水平,打造学生信息技术活动平台。
4.扩大医疗覆盖面
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逐步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重组资源,打造精干的特色医疗体系。将区人民医院建立成为能够满足全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综合性医院。长春烧伤医院打造成为东三省知名专科品牌医院。力争在城市东部新区新建一所“三级” 标准医院。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和站(村)管理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构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城市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分级医疗和技术协作机制,健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5.加强公共文体服务
以打造“文化特色区”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文图两馆建设文化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和图书网络平台。打造1-2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繁荣健康、统一有序、充满活力的文体市场。创造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品味高雅的群众文体生活,实现“一街一品、一镇一特色”的文化格局。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基本任务,积极开展群众体育工作。农村体育以创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为龙头,广泛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乡镇体育活动。
6.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实现安全生产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治理好各种危险源,解决好困扰安全生产的问题,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0 %以上,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评估达到100 %;进一步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突出直查快办职能,突出抓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平安建设新机制,创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土地挂钩”试点,妥善实施“三置换三集中”土地管理创新方案。加快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城乡统一的“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
(二)加强招商引资,强化产业支撑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完成招商引资鼓励政策,扩大利用内外资规模,完善政府引导、中介服务、企业为主的招商体制。大力宣传、推介长吉山水生态新区的生态特色和区位优势,提高“莲花山”品牌知名度。立足“两核”、“三区”,再引入5~10家国际、国内知名投资商和管理商,开发高标准、大投入、国际化的产业项目。加大对大型知名商贸、物流企业的引入力度。
(三)争取政策支持,建立融资平台
充分利用省市推进长吉一体化战略、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战略的有利契机,大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统筹推进城镇化专项基金,设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融资主体,搭建资金平台,引入BOT等方式融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四)加强人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强化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和完善公平的人才竞争和鼓励机制,引导急需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旅游规划人才进入我区。加大科普力度,全面提高全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和项目扶持力度,以发展高新技术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扶持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山水新区建设中,广泛采用现代低碳节能新科技、新产品。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规划实施
围绕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编制好专项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将总体规划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规划执行部门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完善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办实事、求实效,把发展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发展主轴;以宜居核和服务核为两极,形成城市居民向宜居核集聚,农村居民向服务核迁移的东西向新城发展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