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 行政执法


二道区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2024-03-20 10:19 来源:区司法局
【字体: 打印

  2023年,二道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二道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强化政治引领。区委、区政府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全过程、全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领导干部学习清单,及时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法治建设会议精神。强化工作统筹。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统筹研究部署推动全面依法治、法治政府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3年度第一次会议暨述法评议会议,传达省市会议精神,听取我区依法治区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推进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切实把党中央、省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强化督查考评。二道区将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充分发挥检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评议工作,强化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头推进法治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聚焦重点任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在原有1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8个街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依托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推动便民服务向社区(村)延伸打造“社村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1+8+52”审批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形成“5分钟政务服务圈”,辖区平均服务半径由2.5公里缩短至不足1公里,办事时长减少50%,审批时限压缩80%。商环境“1+4”工程扎实开展建立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包容审慎执法“四张清单”。涉“软”投诉办结率、满意率100%。信用承诺创新举措入选全国案例。2023年全区经营主体增至11.9万户,“个转企”数量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二是规范性文件管理质量有效提升。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发挥区委党内法规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党内规范性文件合法合规性前置审核、备案审查相关工作,开展党内规范性文件下备一级审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内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23年共制定党内规范性文件12件,前置审核党内规范性文件12件,审核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上报的党内规范性文件24件。强化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认定工作,共审查区政府、区政府办文件75件,其中被认定为规范性文件2件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逾期或条件发生变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废止,2023年共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3件。

  三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完善行政执法管理。组织全区行政执法人员50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有效落实执法事项清单式管理,共梳理出行政执法事项780项。严格把关行政检查计划审批,“双随机、一公开”对行政检查全覆盖,共审查各行政执法单位行政执法检查计划242条。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推动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基层,确定乡镇行政管理权限执法事项156项,“街道吹哨”联合执法事项96项,并确定东盛街道为改革试点单位,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同时建立相应制度,现已通过省司法厅验收。

  四是府院联动机制有效平稳运行组织召开2023年府院联动第一次会议,全面落实省市府院联动会议精神,听取了区法院、区检察院和政府系统关于府院联动工作开展情况和机制运行情况的汇报,制定下发了《2023年二道区府院联动工作任务清单及推进机制》,以“行政+司法”府院联动机制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了全区工作力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从法律角度维护政府公信力,行政案件败诉率持续下降。

  五是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初显成效。严格按照“五个统一”工作模式,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不断发挥行政争议化解主渠道作用,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8件,涉及信息公开8件,行政征收7件,行政处罚3件。其中,依法维持6件,撤销1件,终止2件,其他7件,正在审理2件。2023年经复议后进行的诉讼案件无败诉,依法维护了行政相对人和被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权益的基本功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信力。

  六是行政权力监督更加有力。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2023年共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111件,区政协委员提案145件,所有建议提案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政务公开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依申请公开、回复网民留言200余件,公开新闻报道、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等各类政府信息3600余条,政务公开全省考评“三连冠”

  注重基层导向,夯实法治建设根基

  一是强化矛盾化解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作用,建立矛盾纠纷“前窗接待-后台约访-集成解决”的一体化处置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处、司法调判无缝对接。建成东北首家区级矛调中心,得到国家部委、省市委高度评价。开展春节及“两会”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全年计化解矛盾纠纷520件,依申请及法院转办调解案件387件,东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国家交办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我区获评全国信访法治化示范区。

  二是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聘请律师为来电、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共解答来电、来访法律咨询873人次。法律援助服务优化升级。实行法律援助“当天办、马上办”,共为396名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满意度达100%。公证服务提档升级,出台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开设老年人服务窗口、军人优先服务窗口和企业绿色服务通道。今年共办理各类公证1176,为老年人优先服务35次,上门服务30次,跨省通办5件,实现公证服务“最多跑一次”。

  三是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利用政务新媒体矩阵“宣传引导”带动作用,持续传播二道区法治声音,全年发布法治类推文共计823篇,浏览量超百万。围绕普法宣传月、专项法律宣传周等活动精心设计选题、推出深入报道33篇,其中16篇报道被人民网等中省直主流媒体刊载,多篇报道连续登上长春热榜。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效引导全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第八届“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中,二道区学子包揽小学、初中、高中组市级特等奖,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校学生获全国小学组一等奖,东盛小学和一〇八学校被评为长春市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远达街道新泰社区等四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二、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思想建设还需强化。个别干部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不够到位,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新形势下运用法律思维和方法推动工作的敏锐度还不够

  二是法治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个别领域行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足,年龄和知识结构与法治建设的要求不匹配。

  三是执法体系还需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权力事项下放后,配套的监管措施还不完善,部门权责边界有待进一步明确。

  四是普法宣传效果尚需提升。开展的普法宣传活动形式相对单一,运用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不足,还需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法治宣传覆盖面。

  三、2024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4年,二道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区的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法治二道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提升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法治思维,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以考促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二)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持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进一步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依法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持续抓好重点领域执法改革,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进一步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抓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的宣传落实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权益的基本功能。健全出庭应诉通报、督察、约谈、考核等机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败诉案件反馈机制,加大行政争议源头治理力度,切实降低行政应诉败诉率。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切实提升精准普法质效。充分开展精准普法工作,广泛调研全区各行业领域普法需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八五”普法为抓手,确保各项普法工作贴近群众、服务发展,努力为二道区全面振兴新突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全面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成果,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落实,探索用好用活“法律明白人”,助推基层一线各项工作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源治理,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加强传统领域突出社会矛盾风险排查、整治,及时预警新业态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把民间纠纷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