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 工作总结


二道区人社局2023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4-02-21 15:57 来源:二道区政数局
【字体: 打印

2023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市部署,紧紧围绕“一三六”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和“两找一服务”工程,推动形成就业扩容提质、人才乐业安居与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着眼发展大局,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把就业工作置于区域经济发展大盘中谋划,通过稳主体、扩增量、建平台、优服务,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年初以来,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34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7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8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人。就业局被评为2023年长春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卢荟如同志被评为吉林省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李瑞勇同志被评为长春市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一是打好纾困惠企“组合拳”。宣传落实好稳岗返还等各项惠企政策,开展“四上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以“专班+专员+专项”模式“一对一”服务企业,采取上门服务、平台服务、微信服务和岗位对接等方式,走访调查企业200余家,建立缺工情况清单,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开展“万名人社干部进万企”专项行动,采取“一人包一企”方式帮扶企业39家,实施定期沟通、分析研判、信息反馈、部门联动等机制,重点围绕“三送、三帮、一促进”,为企业送政策、送补贴、送技能,帮企业招工引才、降本减负、练兵强技,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深入企业送政策、问需求、听意见、解难题,目前已根据企业诉求纾解“急难愁盼”问题57个。

二是搭建就业招聘“对接桥”。积极发挥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精准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和辖区群众求职需求。推广使用“96885吉人在线”服务平台,发放宣传海报、宣传单13220余份,指导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注册平台、发布招聘信息、进行求职登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促进市场供需双方高质量高效率精准对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组织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64场招聘会,服务企业530家,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组织街道、社区开展小型线下招聘会12场,参会企业200余家,提供岗位500余个。实现“两找”服务新模式下“一点需求、多点响应”,促进就业服务能效快速提升。

三是抓住重点群体“关键点”。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我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848人已全部沟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173人已全部沟通,首次创业开办补贴1人。积极宣传《长春市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暂行办法(试行)》,促进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实施,初审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申请1000余人次。多渠道促进我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目前共有就业见习基地15家,见习人数110人。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政校合作框架协议,并组织18家企业一同参加校园双选会。开展困难群体兜底帮扶行动。合理确定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9人。零就业家庭认定31户,援助率达到100%,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四是激发培训、创业“带动力”。积极开展创业促就业专项行动,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工作,截至目前共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91万元。开展创业培训班25期,培训学员约726人,完成全年指标242%。组织开展就业困难群体技能培训572人。指导各街镇开展引导性技能培训,荣光、吉林、远达、东盛街道开展花样面点、手工编织花束、插花等培训共计991人次,有效促进了我区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创业。

五是打造特色亮点“1+9+N”。从供需两端精准发力,统筹区人力资源市场、9个街(镇)人力资源分市场、53个社区就业服务站,构建“1+9+N”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9项惠民服务事项全部下放到社区就业服务站,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由此推动就业服务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由传统模式向新兴模式转变,由粗放运营向精准对接转变。“1+9+N”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广开就业门路,厚植创业沃土,推动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作为全省首个“1+9+N”人力资源市场,“荣光红”作为全省唯一的街镇级示范点,接受了国务委员和省委书记的检查,受到充分肯定。

(二)聚焦引用育留,全力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推出以“东城梧桐”为统揽的“1+N”人才新政体系,坚持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创新发展。

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提升“引才”实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把引进人选的“源头关、质量关、程序关、责任关”。一手抓高端人才,围绕区内重点产业、重要项目、重大工程和科技、教育、卫生、医药、农业农村等行业领域,率先在全市启动“东城梧桐”博士引才行动,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亲自带队,组成“高校政策推介团”,深入北京、西安、长春、哈尔滨等地高校,组织专场宣讲会,抢抓“高精尖缺”人才,截至目前第一批7名博士人才已顺利入职上岗,第二批招聘面试、面谈环节已经结束,来自10余所高校的26名博士研究生参加。开展教育系统优秀人才选拔,面向获得地市级及以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称号的优秀人才进行招聘。目前有6人确定为拟聘用人选,其中2人已获得一级教师资格。一手抓基层人才,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44人)、“强师计划”(18人)、“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专项招聘(5人)、“三支一扶”招募(14人)、随军家属安置(3人)、编制外人员招聘(23人)等工作,全年共引进编制内外人才207人。开展人才引进街聘社用工作,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为社区引进61名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才,极大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

二是用好政策优化服务,增强“稳才”力度。深入贯彻省市人才新政,用“政策红利”释放“人才活力”,用好用足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真情实意的态度,让人才“近悦远来”。一手抓政策兑现。2023年我区共为3名前往延边、新疆等地区支教期满回到原单位工作的优秀教师向省、市部门申报职称兑现。共6人经优化基层服务“3010”职称申报评审机制成功申报并通过省级部门认定。发放2022年乡村人才职称补贴30人共4.9万元(高级6人,中级7人,初级17人),发放2023年乡村人才职称补贴24人共2.7万元(中级7人,初级17人)。发放2022年度申请人才住房保障项目人员享受的一次性安家费43人共计82万元。一手抓优化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才政策3.0版》中关于强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强化人才贡献待遇激励等内容,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做好“用才”文章。人才引进来,更要用起来。将人才分类评价定级、“平战结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等作为育才用才的重要抓手,通过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给位子,积极推动人才在使用中彰显价值、成长成熟。一手抓人才的选拔推荐。在吉林省人才分类评价定级工作中,我区4人被评为省级高层次人才(D类)、5人被评为基础实用紧缺型人才(E类)。2023年乡村人才职称评审工作中,我区获评乡村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开展2023年乡村振兴优秀人才选拔推荐,推荐申报4人。开展吉林省2022年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激励评审推荐工作,推荐9人。开展享受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推荐选拔工作,推荐申报5人。一手抓人才的纵向流动。不断完善竞聘上岗、干部评价考核等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根据二道区建立健全常态化“平战结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重点任务,在2023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面向长期服务基层的非在编人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等)招聘4人;同时鼓励满足晋升上一级非领导职务任职条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社区、村工作,经个人申报、资格审查、抽签选配等程序,本年度“纵向流动”人员共计19人已分配至东惠、远达、八里堡街道开展工作。

(三)突出源头治理,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持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深入30余户新业态企业(行业)开展集体协商“百日要约”行动。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引领活动,获评市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5家,市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1个,冷健等5人评为市级金、银、铜牌各级劳动关系协调员,马克尧等5人评为省级金、银、铜牌各级劳动关系协调员。

二是持续深化根治欠薪。成立“根治欠薪”工作专班,充分发挥部门合力,强化源头走访排查,积极防范建设领域欠薪隐患。坚守日常监管“底线”。落实劳动保障监察职能,着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2023年办结工程建设领域案件391件,涉及农民工1928人,追讨工资5120.52万元;非工程建设领域案件631件,涉及职工821人,追讨工资547.35万元。筑牢依法治理“红线”。始终保持“根治欠薪”的高压态势,先后开展“根治欠薪溯源预防”春季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程建设领域“护薪保支”专项行动等活动,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欠薪核处平台线索进行逐一排查,出动人数50余次,共排查劳务派遣机构9家、施工项目6家,涉及项目总产值55137.74万元,涉及项目人工费用共计7262.18万元,排查项目涉及农民工789人。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共检查在建项目9个,校外培训机构12个。畅通投诉举报“快线”。依托专用投诉举报热线及市长热线、“12333”热线等多种渠道,广泛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全年回复市长公开电话1978件次;回复信访件230件;回复人民网、互联网+等网络舆情信息30件。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王亮同志被省人社厅评为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成绩突出先进个人。      

三是持续推进调解仲裁工作提质增效。突出“大格局、大调解、一站式”服务新理念,以落实“暖阳行动”为抓手,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调解质量。整合区人社、司法、工商联、工会等多方力量,建立联合参与、全力调解新机制。积极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行动计划,把“劳动维权”与“助企服务”相融合。我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长春五众联盈物业有限公司、长春吉星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荣获长春市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023年仲裁科(院)共收到各类劳动仲裁申请案576件,立案164件,因超过法定年龄、用人单位工商营业执照注销等原因不予受理412件。其中,裁决55件、调解101件(撤诉40)。结案率为95.1%,调解率61.6%。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充分利用区矛盾调解中心公安、法院、司法援助、人民调解、劳动监察等多部门进驻的资源优势,设立“二道区农民工工资速裁庭”,“一站式”办理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缩短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办结时间,让农民工及时拿到劳动报酬,更好地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

(四)坚持党建引领,为推动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年初局党组认真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人社工作总体布局。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分级落实工作模式,形成了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对所分管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局办公室具体跟踪跟进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定期检查督办,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全面加强对科室和干部职工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今年先后对中层干部10余人进行了廉政谈话。

二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制定《二道区人社局2023年度理论学习计划》,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新时代e支部、培训研讨等载体,确保学习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结合二道区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知识答题、“学思想 强党性 共奋斗”知识挑战赛、“四微四讲”活动、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知识竞赛活动网络答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学、思、讲、考、研”中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强化支部建设。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党的组织生活七项制度,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巩固深化“基层建设年”成果,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落实处级领导干部实事项目5个,“幸福小区”创建活动实事项目28个,党员微心愿24个。先后组织开展“净美小区”专项行动、前往莲花岛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重走抗联路、“阅动新长春.奋进新征程”全民阅读活动、选拔参加“东城杯”团体投篮、“会客杯”团体跳绳比赛和FUN肆青春·活力跑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的培养教育考察,今年预备党员转正1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人,使全局党员队伍的力量得到加强。

三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人社部门的政治属性,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党的意志在人社领域各个板块、各项工作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加强对“二道人社”“二道就业”等公众号平台的日常管理,严把网络信息审核关,强化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截至目前,在“吉林人社视点”刊登信息26篇,在区政府网站发布工作动态信息19篇。

四是扎实开展巡察整改。把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正视问题,以强烈的紧迫意识改正问题,扎实做好整改工作。根据区委六届第二轮巡察反馈的3个方面25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细化63项整改措施,把分析原因、切实整改、推动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使整改落实的过程真正成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过程,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五是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第一时间跟进学习长春市“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为全力打好打赢长春振兴突破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动员大会和二道区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精神,在思想上对标对表,从行动上紧跟紧随。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机关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对考勤情况、外出登记、请销假情况进行督察,督察结果每月进行通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定期督察,盯任务、盯责任、盯时限,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六是坚持开展廉政教育。有效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廉政风险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每逢重要时间节点,运用微信群向全体工作人员发信号,划出纪律红线,营造崇廉尚俭的节日氛围。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莲开颂盛世·丹青树新风”廉洁文化书画展、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代价》、到二道区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践学,一体开展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廉洁教育,拧紧思想“总开关”,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