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 工作总结


二道区应急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5-01-17 15:37 来源:二道区应急局
【字体: 打印

2024年,区应急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政治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扎实做好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奋力助推二道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工作亮点

——安全生产连续实现“双零”目标。工商贸领域连续三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亡人”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安全监督检查管理系统大力推广。积极承接、成功试点“长春市安全监督检查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二道建议”。顺利召开全市安监检查系统现场会,为其他县市区提供“二道经验”。

——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化水平再升级。对原有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实施迁址扩建,配备完善防护设施,全面提升救灾物资储备、调配及管理水平。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筑牢安全之基,压实发展责任链

1、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日常监管。一是针对职能交叉和新兴行业领域采取“业务相近,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调整责任分工,厘清了棋牌室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调整了金融机构的区级承接部门,确保了我区安全生产动态监管及时更新、没有盲区。二是对全区重点、非重点企业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划清监管范围,经过三轮意见征求后,最终确定全区重点监管企业317家,形成了重点突出、各有侧重的差异化监管模式。

2、深化风险隐患治理,精准排查整改。一是在持续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全区紧盯消防、燃气、道路交通、危化、粉尘涉爆、大跨度建筑房屋安全等重点领域。二是应急局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为,大力开展烟花爆竹、危化品储存经营、液体燃料、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等多项排查整治,重点检查危险化学品、工贸及其他应当纳入重点检查安排的生产经营单位180余户(次),查出隐患219处。

3、加强联合执法,推动整治闭环。一是由应急、消防部门牵头,会同相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于每周三对全区范围内生产经营场所、夜间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施工项目等进行夜查和指导服务,街(镇)一级同步开展夜查。截至目前,区街(镇)两级共排查生产经营单位650户次,发现问题隐患654处,已整改471处。二是组织住建、城管、市场、消防、应急、公安六个执法部门,对行业、属地提报的隐患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强化震慑效果,推动整治闭环,年初以来,已开展两轮集中整治,累计处置各类违法违规线索31个,查处率100%。

(二)守望防灾减灾,织密防范安全网

1、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与能力提升为提升我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局本年度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一是本年度完成两处避难场所入库工作。日常巡视我区应急避难场所,并对监控设备、各避难场所功能区指示牌做好更新维护,以保障我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编修并印发《二道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二道区自然灾害救助预案》等多项应急预案,制作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图,进一步明确区级应急处置原则、程序、方法及保障措施。同时,督促、指导区商务局、住建局、教育局、民政局、卫健局等行管部门及各街镇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大型商超、十小场所、冰冻灾害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工作915次,出动车辆700余台次,参演人数13.9万人次,切实提高了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

2、森林防火与应急指挥体系强化。一是在森林防火工作方面,强化重点村屯火源管控,把握关键时段,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逐级落实责任。同时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全区护林员每天对所辖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制止火种进山入林。在全区各级森防部门齐心协力配合下,春季、秋季森林防火期间无森林火灾发生。二是积极推进区级应急指挥部建设,统筹做好共建共用联合应急指挥平台和值守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形成上下贯通、一体应对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启动二道区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工作,将原有的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以数字化、现代化、标准化高要求建设应急指挥场所。我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指挥中心和值班室的初步改造升级工作。三是强化值班值守及应急处置,严格落实重点岗位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完成春节、五一、端午、十一等(重大节假日)、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雨雪冰冻天气(重要时期)期间的全区应急值守工作。

3、应急物资储备升级与汛期应对。一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推进对我区原有应急物资储备库进行迁址升级,物资分类存储、台账底数清晰,并完善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我区救灾物资储备、调拨和管理工作。二是汛期期间,进行防汛应急处置22次,排查隐患点79处,排除城乡易涝积水点28处,D级危房51处。全区累计出动人员3246人次,设备128台套,车辆306台次,协调组织区城防办、区农防办及属地街镇预防性转移及安置人口130户,276人,总体确保安全度汛,无严重经济损失。并在受3号台风“格美”影响期间,上报我区英俊镇52名群众紧急转移安置情况。为妥善安排转移安置超48小时的受灾群众,我局与区财政局联合行文,向省、市申请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三)强化宣传教育,筑起安全思想堤

1、深化安全警示教育。紧跟时间节点,强化宣传,提升全民安全意识。一是依托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采取“政企联动、群众参与”共宣、共讲的活动模式,深入群众宣传安全知识,提升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共张贴海报26000份,转发各类宣传片至203个小区,覆盖群众251537人。二是组织587名基层安全监管人员分批开展16场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区基层安全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和强化防控安全风险能力。三是组织开展二道区较大规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系列安全培训活动,为78家区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杜邦安全管理培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拓宽防灾减灾宣传渠道。一是结合“5.12”防震减灾日和“10.13”国际减灾日,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受宣群众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全区自然灾害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组织开展二道区灾情管理培训班,共有各街、镇(社区、村)16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加速推进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二是运用条幅、更换防火宣传设施等方式,张贴省森林防火命令300张,印发防火宣传单400余份。在进入林区的重点地段、各村悬挂条幅30条,防火旗25面,设立防火旗阵2处,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3、加强安全生产普法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对企业执法检查指导的契机,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两个方面,面向重点行业进行深入普法宣传和政策宣讲。政企联手共同优化二道区营商环境,为二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不定期邀请企业开展座谈交流,结合企业实际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行业规范性文件,将法治精神深深植根于企业之中,促进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三是广泛利用宣传渠道,通过微信工作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达文件精神,将政府普法和企业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多点发力,将法治精神贯穿始终,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四)夯实党建根基,筑牢全面从严治党防线

1.党建标准化引领新篇章。一是制定局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制定年度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二是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2024年共召开局党委(扩大)会议26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三是坚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将工作重点放在重要时间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深入行政执法和防灾减灾的各个环节,敏锐捕捉社会舆情动态,准确把握舆论走向,构建起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

2.理论学习深化意识形态根基。一是始终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作为局党委(扩大)会议及全局党员干部日常理论学习的首要内容。二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推动全局上下从严抓好党的纪律建设,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上取得更大成效,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3、从严治党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在党委会、支委会、全局党员大会、全局干部大会上多次对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推进、同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同时,按照中央、省市区相关工作要求,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纠风治乱、行业治理为抓手,持续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严格工作纪律,强化作风建设,不断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防范遏制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问题

(一)基层应急力量薄弱

一是局内人员不足,人员流动性大,更因频繁调整导致执法能力参差不齐。二是专干人员存在缺口及待遇需要提高。现有人员无法满足日常检查工作。且工资待遇过低,人员流失现象频发。三是专业救援队伍不足,目前仅有非专业救援队伍消防救援大队、民兵预备役,街镇救援队伍由属地、社区基层干部及辖区内企业人员组成。

(二)物资储备能力不足

目前我区避难场所建设工作仍需提高。同时按照《长春市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2021—2025年)》要求,我区实际物资储备尚有较大缺口。

(三)宣传普及程度不高

当前,我区在应急管理宣传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宣传渠道有限,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宣传栏、横幅等线下方式,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导致宣传覆盖面不广,信息传达不及时。二是宣传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宣传策略,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公众参与度低,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导致公众对应急管理知识的了解不足,自救互救能力薄弱。

(四)科技赋能能力欠缺

一是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滞后,虽然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过程中引入了“长春市安全监督检查综合管理系统”,一定程度提升了科技支撑水平,但是仍旧依托于大量人力走访排查,效率有限。二是智能化应用不足,缺乏先进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技术,难以实现快速响应和精准处置。当前面临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缓慢以及智能化应用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金瓶颈,后续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初审:王成致  复审:王丽苹  终审: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