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搜 登录| 注册

二道之窗

首页 > 二道之窗 > 区情概况 > 教育医疗


时间:2022-10-19 13:17 来源:区教育局、区卫健局
【字体: 打印

  教育简介

  全区现有中小学校27所,其中公办学校24所,民办学校3所;小学16所,中学1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学生42998人,教职工3580人。幼儿园102所,其中公办10所,民办92所,含普惠园36所;省级示范园3所,市级示范园23所,一类园16所;幼儿教师2726人,幼儿12765人。校外培训机构120所,其中高中学科类32所,艺术类88所。

  二道教育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幸福美好二道”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普惠发展方向,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呈现出改革创新、集优发展的崭新教育生态。

  创新创优“红纽扣”党建工程,高标构建“全域化党建体系”,探索实施公办、民办两种党组织建设模式,实现党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全方位引领。赫行实验学校代表吉林省迎接教育部民办党建工作调研,获得高度认可;英俊中学迎接省宣传部、网信办联合督查意识形态工作,获得高度赞誉。

  创新实施“212+”集优化办学模式改革,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优化改革经验先后两次被《中国教育报》全面推介;集优发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首发报道;UGS项目携手东北师范大学开展“双十双百”工程评选活动,教改实验区项目编辑出版《“十三五”教改实验区发展成果报告汇编》。现有长春市学区新优质学校在全区占比100%,长春市三星素质特色学校在全区占比92.3%。

  减负增效,“双减”工作形成特色品牌,“在学生负担上做减法,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的“双减”特色做法被中央教育电视台专题报道。幼小科学衔接率先试点,义务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在全市率先实现100%压减。

  4所学校率先成为省、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试点,以“英雄教育”为特色,区本教材《身边榜样刘英俊》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市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试点落户英俊中学,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播报多次。

  学前教育正在由基础薄弱区向体制机制创新区转型升级,新增普惠性学位60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作为全市试点,率先启动公办资源创新供给改革和幼小衔接攻坚行动;成立首家长春市区域托幼协会,创新构建“三级监管”体系,以“幼儿看护点”为突破口的无证园治理模式全市推广。

  全省首创“幸福二道·15+5X 空中课堂”公益工程,建设“知识+名师+优课”免费推送的优质教育资源库,上线专题课程997节,在线学习超过15万人次,成为全市首个县区级“云课堂”试点区,评为吉林省“三个课堂”建设应用试点区,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和全国信息技术优秀案例。

  升级打造“校园校车安全管理信息监控平台”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模式,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案例,荣获全省首个教育部治理“校闹”试点示范区,校园安全成果在全国学术年会做典型经验汇报,为全省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典型经验,国务院安委会重点督导检查组暨教育部、公安部联合检查高度赞誉。完善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网络,疫情防控规范成为全市样板。

  随着新形势下义务教育内涵深化和教育公平覆盖面的扩大,二道始终坚持多投入、多支持,不断满足义务教育发展新需求。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成果凸显,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500余项,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全市第一、基础教育质量六大领域全市领先、学前普惠供给模式全市推广、思政教育改革全省示范、网络空间建设全国领先等,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聚拢更旺人气,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二道贡献教育力量。

  医疗

  二道区卫生健康局现有直属单位十三家,分别是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长春烧伤医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院、英俊镇卫生院、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里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卫生健康事业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全面落实机构改革任务,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办好人民满意医疗卫生,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委政府得民心、卫健事业得发展”的“健康二道”宏伟目标持续努力。

  强机制促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一项项改革和制度的推进实施,推动着二道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区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承接爱国卫生、老龄健康、食品安全、职业健康等新职新责,实现平稳过渡。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区医院安宁疗护工作全省领先,英俊镇卫生院联合市儿童医院开设专家门诊。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各村卫生室水冲厕所建设实现全覆盖。

  强管理重内涵,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提升年”、“平安医院创建”、“公立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母婴健康质量提升年”等活动。区级公立医院积极探索单病种质量管理、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组织开展依法执业大检查,规范行医行为。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建设。与吉大一院二部、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等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区乡村三级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二道区坚持抓医疗机构就医环境改善和设备更新提升、抓医药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抓医疗服务管理与质量控制、抓医德医风和卫生文化建设,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先进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以及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群众满意、全国百强、全国优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英俊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等荣誉称号。

  强基础保增长,健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不断加大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规范化完成长青中心土建工程,完成远达服务站接种门诊建设。启动二道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后可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推进“1+1+1”家医签约服务,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落实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国培项目。深入推进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健康中国行专家义诊、禁烟督导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二道区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为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政策,完善医疗机构审批机制,促进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协调发展,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强服务惠民生,统筹推进健康惠民监管利民服务。开展排查见底、整改清零、巩固提升行动,落实贫困人口重病兜底保障机制。提高健康扶贫四个百分百质量,组建区乡村家医团队11支,为贫困人口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实施 “一人一策”管理,贫困人口签约率100%。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成农村奖扶对象和特扶对象入户走访确认工作并发放扶助资金和特扶对象慰问金,发放城镇无单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断提升全区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全覆盖,开展医疗服务市场、医疗美容、抗菌制剂等专项治理,落实环保督导检查,全区医疗废物和废水处置监督覆盖率100%、城乡饮用水监督覆盖率100%

  强职能求实效,稳中求进拓展落实新职新责任务。做好爱国卫生工作,落实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任务。推进老龄健康工作。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为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审批开通绿色通道。发放高龄老人、低保特困老人生活津贴,办理老年优待证和老年人意外保险。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敬老月”大型义诊等活动。落实食品安全协调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安全“五进”、“师生健康中国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下乡等系列活动。有序开展职业健康工作,对全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进行调查摸底。